来自:爱上彩虹 人气:402 2013-12-17 11:58:50
大学生毕业等于失业吗?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数量持续猛增。每年伴随着庞大的毕业生数量而来的是人才市场长龙般的求职队伍,与大街小巷应聘者的徘徊与游离,以及出租屋内的蜗居宅。这些普遍存在的现象被人们热议的同时也被随即抛出一句“毕业等于失业”的定论。
大学生“高产量”,就业压力大
毕业即失业,就目前来看,并非危言耸听。从1999年起,我国连续扩大招生规模,高等教育的发展从此进入新的阶段:即平民化教育阶段。据相关统计,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115万; 而到了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已经增至631万人;2012年达到680万;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已高达699万人,比去年增加19万人。对于如此迅猛的毕业生增幅而言,工作岗位的增加则显得有限。加之主观方面原因,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形势复杂而严峻。
在求职队伍中,应届毕业生除了拥有一腔热血和仅有的专业知识外,所占优势寥寥无几。有的毕业生经过努力找到了工作,暂且苦苦挣扎着;有的则四处碰壁,面对眼前的职位一筹莫展;有的则在找到工作后不久就以辞职宣告结束,再次加入失业队伍……
外表光鲜、顶着高学历的才子们就这样淹没在一批批的求职队伍中,毕业一两年仍需要家里资助的大学生也不在少数。一些心态不好的毕业生在面对种种否定与挫折后,内心失衡,便产生了愤世嫉俗、消极厌世的心理。北京师范大学某毕业生,在四处求职碰壁后,因内心的纠结与自责而选择了自杀,曾经被人视为骄傲与荣誉的名牌大学生竟因找不到工作无力生存而结束了宝贵的生命,令人不胜唏嘘!
毕业真的等于失业吗?
毕业真的面临失业吗?如果将“毕业”与“失业”之间加上等号,我想是有些偏颇的。客观来说,毕业会面临失业的风险,但并非毕业就面临着失业。毕业后参加工作,被接纳与被拒绝、被肯定与被否定、被赞赏或者被贬斥的几率几乎是同等的。所谓的失业并非如小众媒体大幅报道的那样不尽人意,相反,毕业生在职场成功的案例也不在少数。
郑州某高校09年的毕业生杨某,在毕业后进入一家广告公司做业务员,通过三年努力在郑州买下一套房;和其同一专业的陈某,毕业后进入一家民营企业,两年时间做到了中高层管理的职位。据不完全统计,43%的毕业生一毕业就签了不错的企业,余下没有签到合适单位的毕业生中又有71%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找到了工作,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西安工程大学的毕业生李某毕业后回家乡漯河开了一家小店,卖起了猪蹄,生意做的风风火火,还被称为“猪蹄西施”。像李某这样创业成功的毕业生也不在少数。
大学生毕业为何失业?
有人在面试中遭遇鄙夷的眼神,也有人因工作中的出色表现迎来掌声。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所谓的大学生“毕业等于失业”的原因所在:
1。对工作的期望值太高 :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后找工作的期望值过高,或者说,不能深入了解市场行情。对于工作存在幻想,容易将自己的工作定位为电视剧中的理想工作。理想与现实产生太大偏差,从而导致难以找到工作。
2。缺乏工作经验:工作经验是应届毕业生的最大诟病,被阻挡在职场门槛外的毕业生往往都是因为工作经验达不到企业要求。
3。专业知识、技术不过关:虽说工作往往与大学所学知识没有必要联系,但很多工作还是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如医学、IT技术、设计、文学等等,如果大学期间专业知识和技术掌握不牢固是难以胜任的。
4。行业选择不明确;很多学生迫于就业难、“断奶”生存等压力,在选择行业时来不及慎重考虑而盲目就业,导致很快辞职,陷入失业。
5。工作岗位提供量与毕业生数量的差距:就业岗位数与毕业生人数的差距是毕业生找工作难的一个客观因素。随着每年毕业生人数的急剧增加,毕业生就业面临着一职难求的现象。
6。供与求的错位与失衡:近年,由于“热门专业”与“冷门专业”的选择导致相关专业人数的人满为患或人才匮乏,在职场中,“热门专业”的人才过剩,而“冷门专业”却人才不足。
毕业不失业,从主观抓起
通过以上简单分析,不难看出,大学生“毕业等于失业”的现象还是可以有大幅改观的。毕业生们如果不能左右客观因素,至少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从主观方面进行改进:
1。掌握丰富、扎实的知识和技能:大学的主要职能是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要学好专业知识,牢固掌握专业技能。另外还要博览群书、广泛涉略各类知识,为毕业后走出校园进入职场打好基础。
2。有意识的积攒社交及人脉资源:各类社团和组织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社交历练和人脉资源,多参加社团活动,既是对个人社交能力的锻炼,也是各人人脉资源的积累,这些对于大学生而言都将会成为宝贵的财富。
3。利用兼职为就业“试水”:大学生活除了学习理论知识外,也要注重课外实践,利用周末及寒暑假做兼职,参与到社会价值的创造中去。这对于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而言也是可贵的尝试,利用兼职的“试水”机会了解自己适合怎样的职业,为毕业后的就业提前摸清方向。
4。大学期间做好求职的“系统工程”:正如相关人士所言,大学生应把求职当成一个系统工程来做:一年级了解自我,二年级锁定感兴趣的职业,三年级有目的地提升职业修养,四年级初步完成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这样才能有更强的“就业力”。只有攥紧“就业力”这张王牌,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才可能缓解。
5。广泛的了解各类就业岗位信息:大学生毕业后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就是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甚至不了解当前存在的职位和岗位信息,这就要求大学生提前对就业岗位及相关知识进行深入的了解,将感兴趣的职业一一列出,并结合自身特点考量与自己契合的职业,分析利弊,取长补短。
6。着眼于长远,注重积累:大学生毕业后,“失业”的大部分原因是由于对当前工作的不满,拈轻怕重,不愿意做一些看似打杂、辅助类的工作,这就要求大学毕业生要着眼于长远,找工作要以学习的心态去对待,注重自身能力的积累和素质的提高。
7。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虽说计划赶不上变化,但相较于毕业后的茫然不知所措,提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还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择业就业的盲目,为职业生涯提供了“主线”。
8。到偏远地区及基层就业:就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去向来看,大学生勇于到基层就业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虽然比发达地区待遇低一些,但人才密度也低一些,因此,竞争程度和就业压力也低一些。对大学生长远的发展也许会有更多好机会。
9。尝试小本创业:如果毕业后想自主创业,不妨尝试下小本创业,因资金、经验等缺陷,最好是两三个人合伙,一方面可以集思广益,避免意见偏执;另一方面也可以共同分担资金,解决创业资金压力。
“大学生毕业等于失业”、“大学生就业难”的声音出现了好几年,但大多数毕业生最后还是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甚至有了自己的事业。其成功点往往在于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眼光不能只看重眼前的高工资高待遇,应着眼于长远的职业规划。注重各方面的积累,包括人脉、经验、口碑、人际关系等对今后发展有利的东西。
应该说,大众化时代的大学生不能再自诩为社会的精英,要怀着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心态和定位去参与就业选择和就业竞争,而非面对就业竞争和压力消极应对。抱怨、指责、怒骂与愤世嫉俗终归都解决不了本质问题。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