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2日大连北三市天气与历史上的今天

2013-09-22 人气:490 喜欢9

2013年9月22日大连北三市天气与历史上的今天


空气质量:良

PM2.5指数:56

当前温度 21℃

东风2级

湿度:93%

降水概率:30%

气压:1017hPa

日出:05:40

日落:17:53


今日生活指数

洗车指数: 不宜

有雨,雨水和泥水会弄脏爱车。

感冒指数: 较易发

风较大,较易发生感冒,注意防护。

紫外线指数: 强

涂擦SPF大于15、PA+防晒护肤品。

空气污染扩散指数: 良

气象条件有利于空气污染物扩散。

雨伞指数: 不带伞

天气较好,不用带雨伞。

晨练指数: 较适宜

请选择避风的地点晨练,避免迎风锻炼。

钓鱼指数: 较适宜

风稍大会对垂钓产生一定影响。

晾晒指数: 适宜

天气不错,抓紧时机让衣物晒太阳吧。



历史上的9月22日-历史上的今天


·1930年9月22日辛亥革命元老谭延恺病逝

·1932年9月22日张宗昌被韩复榘派人刺杀

·1933年9月22日第十九路军与红军前线休战

·1957年9月22日影星周璇病逝

·1973年9月22日基辛格就任美国国务卿

·1980年9月22日两伊战争爆发

·1980年9月22日两伊战争背景资料

·1981年9月22日高速火车在法国首次露面

·1983年9月22日朱建华以2.38米破男子跳高世界纪录

·1986年9月22日英国给一个两月半男婴移植心肺成功

·1988年9月22日首次横穿欧亚大陆的“东方快车”抵北京

·1990年9月22日第十一届亚运会开幕

·1990年9月22日背景资料:亚运会开幕式

·1991年9月22日国际呼救信号由GMDSS代替SOS

·1991年9月22日扎伊尔陷入全国动乱

·1994年9月22日国际考古学家小组发现最早人类化石

·1997年9月22日蒋纬国在台北病逝



历史详述:


1930年9月22日
辛亥革命元老谭延恺病逝

1529_092227.jpg (14066 bytes)
谭延恺

  1930年9月22日,谭延恺病逝于南京。谭延恺,湖南茶陵县人。1880年生,1904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1909年被推为湖南咨议局长。1911年与汤化龙等发起成立宪友会。辛亥革命时策动兵变,夺取湖南都督。19 12年加入国民党,任湖南支部支部长。1922年投奔孙中山,任大元帅府大本营内政部长、建设部长和湖南省省长兼湖南讨贼军总司令、湘军总司令兼大本营秘书长。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长,参加北伐战争。1928年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后改任行政院长。



1932年9月22日
张宗昌被韩复榘派人刺杀

  1932年9月,张宗昌被刺死。

  张宗昌,山东掖县人,早年流落东北为胡匪,辛亥革命后投山东民军都督胡瑛,随至上海任光复军团长。1913年投靠直系冯国璋,1921年又投靠张作霖。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率部大败直军,扩充实力,改称宣抚军第一军军长。1925年4月,任山东省军务督办,12月与直督李景林组成直鲁联军,自任副总司令。 1926年,任总司令兼安国军副总司令。1927年初,南下支援孙传芳对抗国民革命军。次年5月,在蒋介石、冯玉祥部联合进攻下退出山东。后曾寓居大连、日本数年。“九-一八”事变后回国,本年9月,韩复榘指使张的仇人郑继成将他刺杀于济南车站。



1933年9月22日
第十九路军与红军前线休战

  1933年9月22日,第十九路军联络代表陈公培等五人到达福建王台苏区,与中共联系共同反蒋抗日,彭德怀电告中央,并与陈接谈。陈表示十九路军要反蒋抗日,不反蒋就不能抗日。彭说:“抗日必须反蒋,因为蒋执行的是‘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政策,只有抗日才能停止内战。”25日,彭德怀写信送与蔡廷锴,对十九路军响应中共“共同抗日三条件”并同红军合作表示欢迎;同时对十九路军以往反共、压迫人民的错误行为提出了严肃批评;并请十九路军派代表到苏区首府瑞金,同中共中央进行谈判。十九路军遂与红军在福建延平前线进入休战状态。



1957年9月22日
影星周璇病逝

1526_092205.jpg (15788 bytes)
周璇

  1957年9月22日影星周璇病逝。

  中国电影女演员、歌唱家。原名小红,江苏省常熟县人。自幼被父母遗弃,卖到上海。8岁,养母的妹妹介绍她进一个小歌舞班学艺。1931年秋进黎锦晖主办的明月歌舞团。“九一八”事变后,在一次演歌会上满怀激情地歌唱《民族之光》一曲,受到观众热烈欢迎。随后,黎锦晖为她改名为周璇。1932年春,加入新华歌剧社。1934年,在上海各家广播电台联合举办的歌星比赛中,被称为新发现的小歌星,赞美她的歌喉“如金笛鸣、沁入人心”,获得“金嗓子”的佳誉。

  1936年,在艺华影业有限公司的影片《花烛之夜》中扮演一个小角色,接着又在《喜临门》(1936)、《百宝图》(1936)、《满园春色》(1937)、《女财神》(1937)、《三星伴月》(1937)、《狂欢之夜》( 1936)等影片中参加演出。1937年,在影片《马路天使》演女主角小红,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在旧社会受尽侮辱和损害,却对前途抱有美好理想的歌女形象。她在影片中主唱的两首插曲《四季歌》和《天涯歌女》,多年来广泛流传。1938年 5月,进国华影片公司,成为该公司基本演员。从1939年下半年到1941年上半年,一连拍摄了《李三娘》、《董小宛》、《苏三艳史》等近20部民间故事题材的影片。抗日战争胜利不久,周璇到香港拍摄了《长相思》、《歌女之歌》、《莫负青春》等片。1947年,回上海拍摄《忆江南》和《夜店》。在《忆江南》中,她同时扮演采茶女和交际花两个性格迥然不同的角色,茅盾曾评论说:“周璇女士一身兼演此两个不同性格的角色,颇有分寸,说得上难能而可贵。”不久又到香港,因受严重刺激而精神失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返回上海,在参加影片《和平鸽》拍摄工作中,旧病复发,于1957年9 月22日去世。

1526_092204.jpg (17577 bytes)
周璇

1526_092201.jpg (13642 bytes)
周璇

1526_092202.jpg (16462 bytes)
《马路天使》1937 明星 主演:赵丹 周璇

1526_092203.jpg (23067 bytes)
《马路天使》1937 明星 主演:赵丹 周璇



1973年9月22日
基辛格就任美国国务卿

1545_092229.jpg (14915 bytes)
1971年7月9日至11日,美国总统特使、总统国家
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秘密访华,就中美关系
正常化问题交换意见。周恩来总理会见基辛格博士

  1973年9月22日,基辛格就任美国国务卿。

  亨利-基辛格,1923年生于德国弗尔特市,为犹太人后裔,美国前国务卿。1938年因不堪纳粹对犹太人迫害,全家迁居英国,同年转到美国。1943年加入美国国籍,二战期间在美国陆军中服役。战后在哈佛大学攻读政治学。1952年获文学硕士,195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曾任哈佛大学国防研究班执行主任、防务研究计划主任、哈佛大学教授、哈佛大学国际问题研究中心负责人等职。 1969-1974年任总统尼克松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和国家安全委员会主任。1973年9月22日,正式就任美国国务卿(1973-1977)。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原籍非美国人的国务卿和第一个兼任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国务卿。在任职期间,推行“均势外交”,对苏实行缓和政策,在中东问题上始创“穿梭外交”。1971年7月首次访问中国,次年2月又陪同总统尼克松访华。1977年退出政府。著有《核武器与对外政策》、《白宫岁月》等。

  在尼克松和福特总统任职期间,亨利-基辛格一直担任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和国务卿要职,对美国的外交政策具有重大影响力,是结束越战谈判中美方的主要人物,也因此与人共享了1973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他辉煌的外交生涯还包括促进美中关系正常化和美苏关系缓和,并通过“穿梭外交”促成以阿间的和谈,使以色列和埃及的关系得到明显改善。

1545_092228.jpg (10910 bytes)
毛泽东与基辛格博士交谈

1545_092231.jpg (6819 bytes)
基辛格获诺贝尔奖

1545_092233.jpg (15078 bytes)
1973年 基辛格在联大会议上



1980年9月22日
两伊战争爆发

1530_092208.jpg (42816 bytes)
向伊朗阵地进攻的伊拉克士兵 1980年

  1980年9月22日两伊战争爆发

  1980年9月22日,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爆发大规模持久战争。

  长期以来,两伊存在领土纠纷、民族和教派矛盾。1971年初,双方发生边境冲突。1975年在阿尔及利亚总统布迈丁的斡旋下,两伊签订《国界和睦邻条约》(即《阿尔及尔协定》),规定的阿拉伯河主航道中心线为界,伊朗同意将克尔曼沙赫省的约300平方公里的土地划给伊拉克。两国矛盾有所缓和,但未真正解决。伊朗一直未履行上述承诺。1979 年2月,霍梅尼在伊朗执政后,两伊关系急剧恶化。1980年初,伊拉克宣称要废除边界协定,双方边境冲突逐步升级。

  9月17日,伊拉克宣布对阿拉伯河拥有全部主权。22日出兵伊朗,战争爆发。战争初期,伊拉克得势,占领伊朗约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1981年3月底,双方形成僵局。1982年4月,伊朗发动反攻,基本上收复全部失地。7月,伊朗军队越过边界,占领伊拉克境内的一些城镇和据点。10月,伊拉克遏制了伊朗的攻势,双方进入相持阶段。1984年 4月起,战争向海峡水域和城市区扩展。

  为破坏对方经济和切断石油出口运输线,发生了“油轮战”和“袭城战”,’双方竞相攻击对方的石油基地、中心城市,袭击出入对方港口的油轮。两伊战争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联合国、伊斯兰会议组织、不结盟国家等都曾多次出面调停,但由于双方条件相距甚远,未能奏效。1987年7月20日,安理会通过结束两伊战争的598号决议。伊拉克宣布接受,伊朗则坚持应惩办战争祸首,要求萨达姆下台,拒绝接受。1988年初,伊拉克连续发动进攻,收复失地后于7月又进入伊朗境内。7月18日,伊朗改变以往强硬态度,宣布接受安理会的598号决议。8月20日,双方宣布停火。8月25日在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的主持下双方开始直接谈判。至此,持续8年的两伊战争结束,

  这场战争使双方死亡约100万人,伤约170万人,相当于四次中东战争人员伤亡总数的17倍,整个经济损失高达约6000亿美元。

  1988年8月20日两伊正式实现全线停火

1530_092209.jpg (20537 bytes)
为霍梅尼而战 1984年

1530_092206.jpg (15970 bytes)
霍梅尼是伊朗人的精神领袖

1530_092207.jpg (13990 bytes)
伊朗女战士 1986年

1530_092210.jpg (27939 bytes)
霍梅尼是伊朗人的精神领袖



1980年9月22日
两伊战争背景资料

  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和伊朗爆发了全面的武装冲突。两伊之战使原来并不安宁的国际局势,更加紧张起来,引起举世瞩目和严重的关注。这里记叙的是两伊之战的来龙去脉,及其对国际形势产生的影响。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两伊之间的裂痕由来已久,边界领土之争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地处西南亚的伊拉克和伊朗是相互接壤的邻国,两国有1280公里长的共同边界,在两国边界线南段,有一条阿拉伯河,河左岸有伊朗最大的海港、著名的石油工业基地阿巴丹和商港霍拉姆沙赫尔;河右岸有伊拉克最大港口城市巴士拉和重要的石油输出港法奥。

  两伊之争主要是在阿拉伯河。这条由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汇合形成的河流,向南流入波斯湾。阿拉伯河既是伊拉克唯一的出海口,又是世界最大的炼油厂之一--伊朗阿巴丹炼油厂的出海口。河上游在伊拉克境内,下游约一百公里在两伊的边界地区。1847年奥斯曼帝国(当时伊拉克为奥斯曼帝国的一个行省)同伊朗签约,规定两国间的界河按河东岸伊朗一侧浅水线划分,河的主权全部属伊拉克。沿河两岸地区有着富饶的油田,对两国都有重大的经济和战略意义,1937年,两伊再度签订边界条约,规定阿巴丹和霍拉姆沙赫尔港口地区划归伊朗,伊朗取得河上航行自由,界河以河道中心线划分。作为交换条件,伊拉克通过征收航行税来管理航行和护理河道。伊拉克对边界地区的划分始终有异议,认为这是当时全盛时期的伊朗强加给伊拉克的。数十年来,两国因边界纠纷而发生的冲突事件连续不断。

  当英国撤走在海湾的驻军后,伊朗于1971年11月出动海军,驻扎在海湾入口处的三个小岛,即大通布岛、小通布岛和阿布穆萨岛。这三个岛地处霍尔木兹海峡,象三只看门虎一样扼守着海湾的咽喉。伊拉克对此一直愤恨不已。可是,伊拉克当时正忙于应付北部库尔德族谋求“独立”的战乱,而库尔德族又是得到伊朗军火支持的,因此难以向伊朗抗争。

  经过调解,两伊于1975年3月6日在阿尔及尔又签署了边界协议:伊拉克默认伊朗占驻三岛,同意与伊朗分享阿拉伯河的控制权。伊朗则保证停止对库尔德族的军火援助,使伊拉克得以平息了内乱。然而,伊拉克认为阿尔及尔协议是不公平的,坚持海湾三岛应归属阿拉伯。

  除了领土之争,还有教派纷争。两伊虽然都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但却分属相互对立的两大教派:逊尼派和什叶派。在伊斯兰国家中,逊尼派为多数,什叶派为少数。伊朗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穆斯林为什叶派;伊拉克的穆斯林虽然百分之六十是什叶派,但执政的却是逊尼派。1963年,什叶派宗教领袖霍梅尼因领导反对巴列维国王的“白色革命”,被流放到伊拉克。他流亡了十四年,在伊拉克什叶派穆斯林中很有影响。1979年巴列维国王被迫离开伊朗后,霍梅尼回到了德黑兰,在伊朗推行“伊斯兰革命”,并向邻近的伊斯兰国家输出“革命理论”,提出要建立伊斯兰的“神教统治”。

  霍梅尼“一直号召伊拉克多数派什叶派穆斯林推翻侯赛因总统”,从而使伊拉克对伊朗的旧仇又添新恨。伊拉克在国内允许反霍梅尼的势力从事活动,伊朗前首相赫蒂亚尔、前德黑兰军事执行官员拉姆-阿里-奥韦西将军在巴格达设有广播电台,直接向伊朗播送反对霍梅尼政权的节目。今年四、五月间,巴格达将四万名伊拉克籍的伊朗人驱逐出境。随后,伊拉克什叶派宗教领袖穆罕默德-巴吉尔-萨德尔又在巴格达遭到暗杀。

  领土纷争与教派矛盾进一步激化,导致了两国兵戎相见。



1981年9月22日
高速火车在法国首次露面

1562_092234.jpg (19120 bytes)
密特朗参观高速火车驾驶室

  1981年9月22日,法国举行了叫做TGV的子弹型高速火车的通车典礼仪式。密特朗总统乘坐这趟列车从巴黎到了里昂。当最后的缺陷消除后,该车只需要2小时40分钟即可跑完这段路程。到1983年,还可省去40分钟的时间。这种火车还将在日内瓦和马赛建立停靠车站。



1983年9月22日
朱建华以2.38米破男子跳高世界纪录

1527_092232.jpg (24533 bytes)
朱建华在第五届全运会上以2.38米的成绩打破男子跳高世界纪录

  1983年9月22日下午,虹口体育场的看台上万头攒动,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场地西北角。男子跳高决赛将在这里进行。当身穿红色运动衣的朱建华刚一在田径场上出现,四周看台的观众就欢呼起来,这是在向朱建华表示敬意,也是在向他表示新的、更大的期望。

  时钟指向5点15分,横杆升到了新的世界纪录的高度2.38米。虹口体育场坐满了观众,3万双眼睛焦急地注视着横杆。象这样观众爆满的田径比赛,国内实在罕见。之所以出现这个盛况,就是因为有朱建华这位世界瞩目的跳高名将出场,这样说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朱建华今天从2.10米开始起跳,2.18米、2.22米、2.26米都是一跃而过,横杆升到2.30米时,他的对手都已失去了与他竞争的机会,然而他又是一次过杆。接着,在第二次试跳2.34米又获得成功,把全场观众的情绪引向了高潮。朱建华开始向新的世界纪录冲击了。第一次试跳时,腿把横杆给碰了下来。冲击未获成功,并没有影响朱建华的情绪。他穿起衣服,坐在场上小憩片刻,站起来擦了擦汗,换上了那件一直在比赛中穿着的白色绿边背心,又走到了绛红色塑胶跑道的外端。此时,全场阒无声息,人们在紧张地等待着那激动人心的时刻的到来。

  朱建华伸手向裁判示意,准备第二次试跳。接着又挥起右胳膊用力向下划了一下。这是他的习惯动作,以帮助自己掌握过杆一刹那的动作要领。

  他开始助跑了。先是几步小碎步,接着是疾如闪电般的弧形跑,然后是有力的起跳、过杆、收腹、抬腿、落下。横杆略微抖动了一下,就“钉”在跳高架上不动了。没等朱建华从海绵包里站起来,全场已经沸腾了。观众们尽情地欢呼跳跃,文明观众啦啦队向他挥起了彩旗,电动记分牌上打出了“祝贺朱建华跳高创世界纪录”的标语。朱建华接过早已为他准备好的鲜花,绕场一周向观众致谢。年近花甲的教练胡鸿飞也兴奋地从看台上来到场内,和他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朱建华又把鲜花献给了这位世界冠军的培育者。接着,朱建华的父亲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紧紧地和儿子抱在一起。

  这是9月22日的下午,距他上次打破世界纪录仅相隔3个月又11天,这在世界男子跳高史上是罕见的。他这激动人心的一跳,是对他的所有挑战者的有力回答,是对全国人民热切期望的出色回答,是对虹口体育场3万名热情的观众的最令人满意的回答。



1986年9月22日
英国给一个两月半男婴移植心肺成功

  日 期 】1986年9月22日伦敦哈雷菲尔德医院外科医生给一出生才两个半月的男婴移植了新的心脏和肺。

  这名男婴手术之后情况良好。他是世界上接受这种手术最小的病人。

  这个婴儿的心脏一生下来就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包括缺少一个心瓣。他接受的这些器官是从一个出生才五天的男婴儿身上得到的。




1988年9月22日
首次横穿欧亚大陆的“东方快车”抵北京

  1988年9月22日,首次横穿欧亚大陆的“东方快车”今天中午驶入北京火车站。

  这列“东方快车”于9月7日从法国巴黎出发,途经联邦德国、民主德国、波兰、苏联和中国,最终再由巨轮载负过海到达日本。此行是“东方快车”自十九世纪开驶以来最遥远的一次漫游。

  这趟豪华列车上的六十一位旅客,来自英国、美国、日本、加拿大、瑞士等七个国家。

  为着享受这一充满传奇色彩的旅行生活,每位旅客要花费二万美元。

  “东方快车”将在北京停留两天,然后南下深圳。



1990年9月22日
第十一届亚运会开幕

1557_092211.jpg (24785 bytes)
1990年9月规模空前的第十一届亚运会在北京举行

  1990年9月22日下午,举世瞩目的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在北京工人体育场隆重开幕。

  36个国家和地区的体育代表团的5200运动员参加27个比赛项目和2个表演项目的角逐,经过14天的激烈竞赛,亚洲各国运动员创下一连串辉煌的纪录。中国健儿和各路健儿一起,刷新42项亚细亚纪录和98项亚运会纪录,打破4 项世界纪录,超6项、平5项世界纪录、中国选手喜获大面积丰收,金牌和奖牌总数均居第一,即:得金牌183枚、银牌1 07枚、铜牌51枚,总计341枚。

  第十一届亚运会的闭幕式于1990年10月7日晚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举行,中国近万名文艺工作者和青少年演出《今夜星光灿烂》,中央电视台向国内外转播了闭幕式实况。参加本届盛会的各国运动员遵照“团结、友谊、进步”的宗旨,使奥林匹克精神--“重要的在于参与”在赛场得到充分的体现,第十一届亚运会获圆满成功。

1557_092213.jpg (33826 bytes)
汉城市长与北京市副市长张百强交接亚运会会旗

1557_092214.jpg (25612 bytes)
中国的陈龙灿代表全体参赛队员宣誓

1557_092215.jpg (19024 bytes)
由许海峰、高敏、张蓉芳点燃火炬

1557_092223.jpg (18268 bytes)
20岁的中国江苏姑娘林莉接连在女子200米个人混合
泳等决赛中夺得4枚金牌,1枚银牌,她以2分13秒
16游出女子200米个人混合泳今年的世界最好成绩



1990年9月22日
背景资料:亚运会开幕式

1561_092217.jpg (171771 bytes)
欢庆锣鼓

  这一天虽然太阳躲了起来,却是个辉煌的日子。

  人们掰着手指头算日子,等待的就是这一天。

    将光荣写上九霄

  举办亚运会对中国人来说是五千年才有的光荣。北京第一次作东亚运,中国人和亚洲各地人民一起,在北京同声高唱亚细亚的赞歌。

  这首赞歌从天空传来的飞机引擎声开始。金继曾,这个来自湖南的汉子,望着缓缓飞过的国产运五飞机,眼睛湿润了。这位三十多年前打破过定点跳伞全国纪录的优秀运动员怎么也想不到,他会成为在亚洲运动会开幕式大型跳伞表演的地面指挥。

  六十位跳伞运动员在空中绽开朵朵伞花,他们把最美好的祝愿,写在蓝天上。有十二年跳伞历史的跳伞世界冠军于梅从一千二百米的高空开始,就注视着地面上一个光辉的圆环。这个圆环越变越大。终于,她看见要落下的地方是一个欢乐的世界,人们都在等待那个伟大的时刻。如今,这个时刻已是按分秒计算了!虽然空中停留时间只有四分十秒,但这短短的时间将给她一个终生难忘的印记。

  此刻,北京国际会议中心记者大厅的电视墙上,三十六个屏幕同时转播着主会场的情况。采访亚运会的中外记者五千人,进开幕式现场的只有三千五百人。

  一面面亚奥理事会成员的旗帜从天而降。人们在观众席上注视着这些旗帜,用掌声欢迎各方朋友的到来。

  最后一名跳伞员带的是五星红旗。数万名观众欢腾起来。这是东道主的骄傲,这是北京人的自豪。

    走向同一个太阳

  开幕之日,北京比往常宁静。这是一次民族自信心、爱国心的大检阅。人们的目光聚焦在北京,聚焦在主会场。以人民解放军军乐团为主体的行进军乐演奏,显示出中国人民团结奋进、无坚不摧的力量。红色披肩,白色军服,火热,纯洁。华夏儿女筑起的长城,在人们心中巍然屹立!

  一千四百人的中日太极拳联合表演,在悠扬的乐曲声中进行。开幕式前一天,日本前首相竹下登专程前往练习场看望七百名日本太极拳运动员,老政治家渴望世界和平的愿望溢于言表。

  体育有其独特的魅力。体育是人类友爱的竞技场。运动健将的成就是人类的骄傲。

  来自三十七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在亚奥理事会会旗引导下入场。八名对体育事业做出过卓越贡献的中国老运动员担任了护旗使者。著名乒乓球运动员邱钟惠颇有感慨,一个退役的老运动员,如果不是在中国举行亚运会,她怎能在告别运动生涯的年代得到这样的殊荣?中国已不是当年的中国了,中国已经大步向强盛之国迈进。

  会徽旗队走过来了。一百四十名骠悍的男青年高擎亚奥理事会会旗,齐步入场。“这才是中国人的样子!”一位戎马一生的老将军看到这么出色的队伍,兴奋不已。

  北京亚运会创下了数不清的“第一”。当中国台北队入场,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之时,人们除了表达一种发自内心的骨肉之情而外,又何尝不为海峡两岸健儿初会亚运而欣喜呢?过去已成为历史,干戈可化为玉帛。当年小球推动了大球,又有谁能断定,亚运会不能成为沟通大陆与宝岛的金桥呢?

  三十七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盛会,创下了一项亚运之最。中国有凝聚力,世界在看中国。

    圣火燃亮亚细亚

  似乎是等待了一个漫长的世纪,亿万人的目光一齐集中到体育场正南方那根直刺苍天的旗杆上。悠扬舒缓的乐曲中升起一个酝酿6年的梦想,亚奥理事会会旗在人们深情的凝视中升到旗杆顶部。

  终于,那簇在一个月内跨越40万公里的亚运圣火出现了!观众们忽啦啦站起一大片,目不转睛地辨认着那三位被组委会一直秘而不宣的火炬手。这时,大型电子屏幕上打出他们的名字:许海峰、张蓉芳、高敏。他带着夺取奥运史上中国第一枚金牌时的凝肃,她们带着中国女排五连冠和跳板世界冠军的自豪,跑向点火台。

  那个让人等得心焦的时刻来到了!曾经濡沾过1.7亿人手上汗水的火炬点燃了亚运主会场的圣火。体育场上空的云层猛地颤栗了一下——全场哗然而起的掌声将作为中国人和亚洲人的自豪送上蓝天。

  我们等待这份自豪已经太久太久。当圆明园被一把野火烧成废墟之后,民族的积弱落后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了国人绕不开躲不掉的事实。一个世纪的沧桑变迁,始终没有拂去萦绕心头那个总是要冲口而出的话题:振兴中华。特别是近年来,人们在走上强国之路的同时,也扭过头来盯住世界赛场五星红旗的起落,期待着中国体育率先实现强国之梦。体育的分量在中华儿女心目中也许显得过于沉重了,但它寄托着一个古老民族在世界面前重新亮相的强烈希冀。

  在点火台腾起烈焰的刹那间,11000羽信鸽骤然涌出,万羽鸽翅织成洁白的巨网,温柔地覆盖在体育场上空,仿佛罩住一片吉祥和安宁。似通人性的鸽群在场内盘旋一周之后,飘然散去,将亚运开幕的信息带到四面八方。

  “我以全体运动员的名义,保证尊重和遵守亚运会的规则,为了体育的光荣和运动员的荣誉,以真正的体育道德精神,参加本届亚运会。”乒乓球运动员陈龙灿的宣誓把人们带进对奥林匹亚山的遐想之中。正是在这座栖息着无数神氏的山峰诞生了奥林匹克体育精神。在无数次向强者的挑战中,在无数个强者对自己的否定中,横杆越升越高,秒表越走越快。亚洲体育以不容忽视的势头,在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中占据着自己应有的地位。

    一瞬辉煌凝成永恒

  大型团体操《相聚在北京》在一片惊天动地的欢庆锣鼓声中拉开序幕。

  地图上你可以找到临汾市,再找土门镇的亢村乡可就太难了。

  黄土高原上的这样一个村子,齐刷刷来了88个纯朴的农民。他们的绝技就是威风锣鼓。

  “一鼓作气”、“金山战鼓”,记下了中华儿女对鼓的敬仰。今天,400面鼓齐鸣,吃苞谷长大的中国农民要擂个响,让世界听听。24岁的刘建国特别卖劲,“俺把家里的农活都交待好了,在亚运会上就是要让大家看看中国人的威风!”

  北京有所101中学。校名是郭沫若起的。郭老说,100分是满分,但不能满足,要考101分。

  这个中学的女孩子担负了“碧水风荷”一场中荷花舞的表演。已晋入毕业班的王赞全力投入亚运会开幕式的表演,这也是一种“101”精神。

  在一场名为“童星闪烁”的儿童操中,你很难看出1300个孩子互相有什么差异。一个叫黄涛的孩子发烧39度,父母给他吃了退烧药,送到老师手中,说:“摔打摔打吧!娇生惯养,中国没希望。”

  大型团体操在灿然的场灯照耀下,奏响了它辉煌的尾声:5500名青年展开彩色拉环,七色彩虹幻化为体育场中央那面巨大的本届亚运会会旗,随着他们身体的起伏缓缓飘荡。身穿白色运动服的640名小伙子呈放射状散向四周,600多个姑娘手持藤圈在体育场两端绽出几朵蓝花花。56个民族的代表舞进场内,数万只五彩气球在跑道上互相簇拥着,冉冉升空,夜空中浮动出无数浑圆而美丽的幻想。潮水般的掌声汹汹涌出体育馆,在《亚洲雄风》强劲的旋律中,这一瞬辉煌将凝成永恒!

  古老的长城终于捧起了亚细亚灿烂的太阳!

  这是一个盛大的庆典,这是一个光辉的节日,这是中国体育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9月22日,将一个色彩斑斓的记忆深深嵌入亿万亚洲人的脑海之中。

1561_092218.jpg (33750 bytes)
欢度亚运盛会,鲜花映着笑脸

1561_092219.jpg (17182 bytes)
第六场:亚运之光

1561_092220.jpg (127336 bytes)
健美的造型

1561_092221.jpg (28570 bytes)
少年儿童是人类的希望和未来



1991年9月22日
国际呼救信号由GMDSS代替SOS

  SOS用作国际呼救信号已长达一个世纪之久。

  1991年9月22日,国际海事机关决定从明年二月开始废除SOS信号,改用新的国际海事卫星电子通信设备,它的国际呼救系统设备功能先进,当你呼叫“GMDSS”时,地球上所有地方都可以听到并与之迅速进行通讯联络,进行紧急救援工作,即使是突然遇到事故,只要一按电钮,所有关于事故发生及位置数据将自动地通报救援机关。这比过去采用SO S一分钟显示八十个文字的莫尔斯电信设备要快速、准确、方便得多。



1991年9月22日
扎伊尔陷入全国动乱

  1991年9月22日,扎伊尔陷入全国动乱。

  1990年4月,执掌一党制政权26年的扎伊尔总统蒙博托迫于西方的压力,宣布实行多党制民主。一时间,在有250多个部族的扎伊尔出现了众多的党派。一些党派联合组成以原内政部长齐塞克迪为首的“神圣同盟”,发动旨在推翻蒙博托统治的斗争。扎伊尔政坛出现了激烈的动荡。1991年9月22日,首都金沙萨发生了兵变,数月未领到军的的士兵涌上街头,抢动商店。一些警察和市民也加入抢动者行列。两天后,法国、比利时伞兵赶来,平息了这场骚乱。10月中旬,更大规模的抢劫又开始了,而且发展到党派间的残杀殴斗,死亡的人数以百计,蒙博托作出让步,任命齐塞克迪为总理,旋即又将他撤职,任命另一反对派领袖迪亚卡为总理。11月1日,迪亚卡和齐塞克迪分别宣誓就任总理,任命政府官员。出现了一个国家两位总理的局面。美国和欧共体 12国支持齐塞克迪,向蒙博托施加压力。蒙博托则强烈指责西方干涉扎伊尔内政。

  至1991年11月中旬,扎伊尔仍处在全国性动乱中。



1994年9月22日
国际考古学家小组发现最早人类化石

  1994年9月22日,一个国际考古学家小组在埃塞俄比亚发现了440万年以前人类最早祖先的遗骨化石,从而填补了人类与类人猿之间进化史上的空白。

  英国《自然》杂志在报道中指出,这一发现使得科学家们能对人类的起源进行更详细的研究。

  由埃塞俄比亚文化部的阿斯富博士、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蒂姆-怀特教授和日本东京大学的诹访元教授所组成的国际小组,过去两年来在亚的斯亚贝巴东北23O公里的中阿瓦什谷地的阿拉术斯村发现了属于440万年以前的17到20位人科成员的共50块头骨。牙齿和上臂骨碎片。

  这些碎片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人类直接的祖先的残骸。在此之前最古老的人类祖先化石是东京大学的诹访元教授发现的南方古傻“露西”化石,距今360万年。

  牙齿提供的证据表明,新发现的这些早期人类有可能属于类人猿与人类刚刚“分家”的时期。这一时期,属于科学家们想找却又一直没有找到的一个环节。

  近年来,科学家从现代人和类人猿中所收集到的遗传证据表明,人类与类人猿“分家”发生在距今500万年到900万年之间。但是,这个国际科学家小组的发现表明,人猿“分家”有可能发生在这个时期的后半部,即大约450万年到550万年之前。

  科学家们把他们新发现的化石命名为南方古猿根,科学家们说,他们基本上是食索者,但也食肉。食用可能是集体追捕来的小野兽。他们不会制造石器,为了安全而睡在树上,他们虽然能像现代人一样直立行走,但智力还处于类人猿阶段。

  蒂姆-怀特教授说,这一发现使我们能够首次从人类家谱的根部来更好地研究人类祖先,同时也证实了查尔斯-达尔文关于人类进化的最早的根源在非洲发现的预言。



1997年9月22日
蒋纬国在台北病逝

  台北消息,台湾前“总统府资政”蒋纬国1997年9月22日夜间在台北病逝,终年81岁。

  据台湾荣民总医院透露,蒋纬国患有高血压、慢性肾丝球炎、糖尿病等病,于1996年11月住进荣民总医院接受长期血液透析治疗。住院期间,每周必须进行三次洗肾。今年9月1日,蒋纬国因肺炎并发急性呼吸衰竭住进荣民总医院加护病房治疗,病情一直不稳定。

  据报道,蒋纬国生于1916年10月6日,浙江奉化人。他早年留学德国、美国,曾在国民党军队担任重要职务。 1986年后,曾出任“国家安全会议秘书长”及“总统府资政”等职。




分享到: